一、核心隔熱機理:納米尺度的傳熱控制
核心組分:主要采用納米級二氧化硅、鈦硅酸鹽等無機粉體,部分復合型產品嵌入納米氣凝膠氈作為芯層,輔以硅質凝膠、聚苯顆粒等基材。為提升結構強度,會添加耐堿網格布或鋼絲網作為加固材料,鋼絲網孔徑通常控制在 12-100mm。
制備流程:典型工藝包括粉體分散、復合成型與熱壓固化三大環節。以復合型產品為例,需先將納米氣凝膠氈用帆布或鋁箔布包裹縫紉,再與硅質材料、加固材料分層鋪入模具,在 80-105℃、0.4-5MPa 條件下熱壓 1-3 小時成型。部分工藝通過 170-200℃加熱干燥制備硅質材料,可實現 10.5-20kg/m3 的發泡容重。
性能參數 | 典型數值(1000 級產品) | 技術意義 |
導熱系數(200℃) | 0.021 W/(m·K) | 體現基礎隔熱能力 |
高溫收縮率(800℃×24h) | <2% | 保證高溫環境穩定性 |
密度 | 280~300 kg/m3 | 實現輕量化應用 |
耐溫范圍 | -20℃~1000℃ | 適配多場景溫度需求 |
防火等級 | A1 級不燃 | 提升安全適用性 |
工業領域:在冶金行業用于鋼包,可降低熱損失并使設備表面溫度顯著下降;石化領域的裂解爐、加熱爐采用該材料后,節能效率可提升 40% 以上。
建筑節能:適配超低能耗建筑外墻保溫,模塊化設計支持切割、打孔等加工,安裝周期較傳統材料縮短 60%。在水泥窯預熱器應用中,可使窯頭罩表面溫度降低 30%。
特種場景:低溫工程中用于冷庫隔熱,交通運輸領域可制作發動機 heat shield;食品加工、電力鍋爐等場景也有規模化應用。